6月16日是父亲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父亲往往是严肃的、令人敬畏的,内敛、不善表达。父爱无言,宛如一杯陈年佳酿,醇厚绵长,越经岁月的沉淀,越能品出它的厚重、醇香。
父爱如酒,愈久愈浓。在五粮液十里酒城,就有很多“父子”间的传承故事。
“70后”的“五二代”刘莉,是五粮液501车间生产保障室的一名员工,其父亲刘世庄在五粮液酿酒车间勤恳工作了30多年,被称为“五一代”。
刘莉说,小时候父亲经常带她到车间看五粮液生产,大家全凭体力生产,觉得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酒香醉人便也甘之如饴,当时很好奇是怎么酿出来的。长大后参加工作,受父亲影响,也进了五粮液酒厂工作,包装工、行车工、质检员、配料工等都做过。随着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责任感和自豪感也随之增加,已经和她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了。
“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不仅我有,父亲也有。父亲1975年进厂那一年,一起进厂的有7个人。但由于当时工作环境太艰苦,不久后就走了4个,只留下了3个人。起初父亲对公司的发展也不是很有信心,但随着一天天与车间的酿酒工人接触后,就慢慢有了信心。到退休时都不想退了,还想继续干。”刘莉说。
刘莉并没有在父亲所在的车间工作过,但下班回家后父女间经常会有交流。父亲会说每天验收酒的情况,如果验收合格率变低了,会思考研究是操作中哪里没有弄好,是原料问题,还是酒糟问题,会对如何进行改进提升进行探讨,也会分享获奖情况、公司技改情况等。“我也带自己的儿子去过车间,高中、大学都去过,孩子外公一直希望他也来五粮液工作,在沉淀之后成为‘五三代’。”刘莉说。
师徒如父子。国家一级品酒师、五粮液506车间勾调工段一组组长张洁,为了保持最灵敏的感官,她放弃了钟爱的化妆品,也远离了辛辣味重的美味佳肴,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将敏锐的味蕾天赋转化为酒业的专业技能。
这种自律,张洁有,她的师傅曹鸿英大师有,曹鸿英的师傅范玉平大师同样也有。
张洁对五粮液“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技艺传承方式和匠心精神深有感触。“师傅教的是知识,传的是技术,给的是情怀,延续的是工匠精神。”她说,“我们年轻一辈一定会把五粮液‘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传递好,这是五粮液逾千年技艺始终传承不坠的秘诀所在。”
张洁所说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在五粮液酿酒、勾调、制曲等不同岗位上,不胜枚举。
作为中国白酒典型代表和行业龙头,五粮液传承逾千年的古法酿造技艺发于唐、兴于宋、精于元、成于明、得名于清,传承逾千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五粮配方、包包制曲、跑窖循环、续糟配料、陈酿勾调等100多道极其繁复和精细的工序,且绝大部分工序需要一线匠人凭经验去预判和临机把控。
经年累月,五粮液云集了中国白酒行业数量庞大、经验丰富的制曲、酿酒、勾调大师,他们长期在生产一线坚守匠心、精炼匠技、付诸匠行、铸造匠魂,用心酿造每一瓶好酒。
同时,酿酒匠人们通过“师徒结对传帮带、言传身教形意神”方式,把“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代代相传,让数千年酿造技艺得以传承不辍的同时,也通过不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让技艺不断精进传扬,使五粮液始终代表中国浓香型白酒最高酿造水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父亲节到来之际,不妨陪伴父亲、师傅小酌几杯,品味那些沉淀在岁月和记忆深处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