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广州地铁建设进入到了“黄金时代”。2010年广州地铁总客流量11.81亿人次,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广州地铁总客流量达到33.06亿人次,十年之间翻了三倍。截至目前,广州地铁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运营车站数量增至294座,20余条线路在这个城市的地下空间穿梭。
但与日俱增的客流量,越来越复杂的线路,也为轨道交通的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转型被摆上了议程。轨道交通该如何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手段如何助力轨道交通适应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要求?
2022年9月23日,在穗腾OS 2.0上线一周年之际,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昌俊与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详细分享了广州地铁通过穗腾OS探索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成果。
职能改变 倒逼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
蔡昌俊认为,轨道交通的职能正在发生改变,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过去的轨道交通是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服务工具,如今要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轨道交通的职能不再仅仅是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而是要针对每一种类型的乘客,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蔡昌俊表示,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重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也要进行改变。传统的轨道交通,建设完成之后,基本形态和功能是被锁死的。但乘客的需求在随时变化,改造和重构传统的轨道交通,会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所以这就要求现代的轨道交通能够快速响应乘客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
对此,2019年广州地铁与腾讯合作,基于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研发了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操作系统——穗腾OS。“我们目的就是希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可以不断迭代升级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适应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各种需求。”蔡昌俊说道。
施雪松表示,穗腾OS连接了广州地铁所有的子系统和设备,这些系统和设备互联以后,再集成广州地铁多年沉淀的业务流程,然后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拖拉拽”的开发界面,让地铁工作人员跨越代码鸿沟,自己就可以编排一些业务流程,使得广州地铁具备了自主进化的能力。
“最懂应用场景的就是地铁一线的运营人员,穗腾OS带来的优势是,当地铁的日常管理和运营,面临越来越多不确定性的时候,一线人员的应对能力是非常敏捷和强力的。”施雪松总结道。
据悉,为有效应对广东多暴雨情况下轨道交通防洪防汛这一难题,广州地铁集团于去年7月份,基于穗腾OS在短短3周时间内完成车站和区间智能防洪防汛应用的开发、测试和上线工作,开发周期整整缩短75%。
成本常年居高不下 数字化手段助力降本增效
从表面上看,客流的日益增加,让轨道交通“红红火火”,但这也带来了高昂的成本,其中人力成本占据了绝大部分。行业数据显示,2000年-2010年之间,巴黎地铁的人工成本,占据了整个运营成本的80%,因此必须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成本结构。
长期以来,任何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都是利用夜间的窗口时间,对轨道进行巡查,并且在高峰时段,安排大量值守人员,随时准备应对可能要来的设备故障,这些都是轨道交通行业中耗费人力成本的环节。
据蔡昌俊介绍,广州地铁已经开始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对设备系统的自动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评估,把人力人从重复性的检测工作中解放出来,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地铁站里的扶梯,尤其是广州地铁番禺广场站这样的换乘枢纽,扶梯数量多达数十部,依靠值班站长一个一个去开动,就需要耗费好几个小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值班站长站在控室里,通过控制系统以及视频、AI技术,确认扶梯上没有人和其他杂物后,就可以实现一键开关,既降低了值班站长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整体上压低了运营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广州地铁18号线生产检修人员配员可减少16%;在一键开关站、视频巡检等应用上线后,原本需要1个小时完成的人工巡站工作,现在通过智慧摄像头10分钟即可完成。
“我们就是要让那些重复性的检测工作,过去靠投入大量人力而无法实现增值的工作,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让人去为系统和为基础设施做增值的工作。总结起来一句话,降低轨道交通的沉没成本,这是我们在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就要考虑的事情。”蔡昌俊强调。
对于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千万级,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安全。如此高密度的人员,在移动状态下的聚集,任何意外事件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改变应对危机事件的流程。
据蔡昌俊介绍,广州地铁已经基本实现了对列车运行的实时安全诊断,比如提前预判机电设备是否会发生故障,实时检测轨道是否处于平顺状态,隧道环境内是否有异物飞入。“我们设定一个阈值,如果显示低于这个阈值,就证明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为优。”蔡昌俊介绍道。
广州地铁也会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做出长期的预判,判定整个系统是否已经劣化到不能靠简单地维护或者更换配件就能够恢复的,为乘客提供一个切实安全可靠的出行工具。
打破壁垒 穗腾OS助力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预计约为4.6万亿元,其中仅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达2.2万亿元,占比近一半。届时,广东轨道交通网络将更为密集,“轨道上的大湾区”呼之欲出。
“未来,我们希望将穗腾OS作为大湾区轨道交通统一的数字底座。”蔡昌俊表示,建立实现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的平台,才能从根本上打通不同线路间、不同运营主体间的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壁垒。
对此,施雪松提出,腾讯也在利用大数据融合和地图能力,探索城市交通和高铁的一体化规划,比如通过乘客迁徙规律、实时路况等,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实时的热力分布等信息,助力优化不同方式间的运力供给。
施雪松还强调,穗腾OS的本质核心是通过物联、AI、孪生技术等能力,支撑了跨系统的数据融合和全系统的自动化,未来广州地铁的系统想扩容,拓展新的线路,或者需要和城市交通做更好地结合,因此整个系统的可扩充性是非常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