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是故宫三大殿的最后一座。取名 保和 ,是出自《易经》: 志不外驰,恬神守志 。意思是提醒皇帝,要神志专一,努力让世间万物和谐,这样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是各不相同的。明朝时,每当出席重要大典,皇帝就在这里沐浴更衣;册立皇后和皇太子时,也要在这儿接受朝贺。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保和殿成了皇家吃年夜饭的地方。每逢除夕,以及正月十五,皇帝就会下旨,在保和殿大摆宴席,并和王公大臣一起庆祝新年和元宵。在那些时候,大殿里群臣共宴,场面十分的壮观。
乾隆以后,保和殿还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就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谁能中状元,完全就看皇帝的意思。考试当天,先由考官把试题送到保和殿,然后大臣们进来,对着皇帝三呼万岁,接着皇帝和大臣一起退场后,考生就能进殿答题了。在考试期间,一天只包两餐,早餐每人四个馒头,加一碗汤;午餐每人四张大饼、两只梨,外加一壶茶。考完后,试卷会密封起来,没有立刻呈给皇上,而是先给皇帝任命的八名阅卷官评阅。他们通常会在答得好的卷子上画圈,从一到八分等级,八个圈是最好的名次。最后统计前十名,再交由皇帝做最后的定夺。
我国最后一次殿试是光绪三十年,也即公元1904年。从此以后,在中国推行了一千余年的封建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保和殿也最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