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龚璛《教授帖》页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元 龚璛 教授帖 页 纸本行书 28x38.4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龚璛(1266-1331年),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后徙居平江(今江苏吴县)。龚璛少为徐琬辟幕下,后充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主簿,改宜春丞,以浙江儒学副提举致仕。与赵孟頫、戴表元、仇远等人交善。工诗文,擅书法。著有《存悔斋集》一卷,明朱存理复辑其佚篇为《补遗》一卷,传世书迹有《宣城诗并识卷》等。
赵孟頫曾任江浙行省儒学提举之职,龚璛曾任浙江儒学副提举之任,从许多题跋中可以知道两人经常在一起同观法帖名画、交流艺事。《教授帖》是龚璛写给元代书家钱良佑(1278~1344年)的一封信札,钱当时任吴县儒学教喻,龚璛经常为其藏品并作题跋。信中提到的“小婿子行”乃元代篆刻家吾丘衍,为龚璛之婿。帖中“钱翼之”即为钱良佑。“令郎”应指钱氏之子钱逵,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称他“才气飘逸,真、草、篆、隶不失规矩”。所云《荔枝谱》应为北宋蔡襄所撰,内容是一部有关荔枝的专著,项元汴《蕉窗九录》帖录中即收有‘荔枝谱’一帖。信中称“留与小孙习之”,估计当是此帖。赵孟頫在元代影响甚大,他的以晋唐为宗的书学思想应该会对龚璛产生影响,陶宗仪《书史会要》中云:“龚璛书有晋人法度。”所谓晋人法度,即魏晋时代,人们挣脱儒家的束缚,思想上表现出放荡不羁,行为上则热衷于玄学清谈和寄情山水,人们追求一种卓尔不群,自然而为的精神状态,反映到书法创作上,则显得于规矩中见飘逸,笔里行间,风流蕴藉,尽显世家子弟风范。从此帖中我们能明显看出龚璛的书法以晋人为宗,取法《十七帖》、《兰亭叙》诸帖,浸淫日久,用功极深,并在笔法和气息上极力追求晋人风度。
此帖字形略长,体态开张,有大令疏朗之姿。气息上,有宋人之意。运笔流畅自然,爽利精劲,情急处,如天女散花,满目烟霞。在迅捷的书写中,体现出作者控笔能力极强。全篇字形大小错落,排布自然,灵动中尽显古雅,纵情时又不忘法度。明人潘之淙在其《书法离钩》中把元代赵孟頫以外的多数名家悉数批评一通后,唯独对龚璛的书法不置可否,从此作去感受龚璛的书法,好与坏,优与劣,便一目了然。
释文:记事拜复钱翼之教授足下,客袁州龚璛敬封。璛记事拜复翼之教授足下。小婿子行来,重为手帖,深慰岑寂。近作见教,如对笑谈。序文甚欲云云,喧嚣倥偬,实无一毫佳思,容少间尝应命,非推调也。《荔枝谱》留与小孙习之。令郎笔仗如此,可谓撞过烟楼。碧潭回,拈纸奉复。拔暇未觅挂漏,且希昭恕,兹不具。璛再拜。
鉴藏印有项元汴、安岐、谭敬、赵叔彦、张爰等印23方,半印5方。本幅右下有明代项元汴用《千字文》编的号码“集字号”,左下方有“甲二”字样。
此帖中“钱翼之”为钱良佑。“子行”是吾衍的字。吾衍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人,居杭州,精于篆学,是龚璛之婿。“令郎”指钱氏之子逵。《荔枝谱》为宋朝蔡襄撰。《教授帖》中称“留与小孙习之”,或是蔡氏手书墨迹,待考。此帖上款称钱氏为“教授”(即教谕),可知应书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年)钱氏为吴县教谕时。当时龚璛年约40余岁,应为其中年之笔。
此帖书法运笔流畅自然,连贯潇洒,下笔强劲而有力度,可以看出龚璛很善于运用笔锋。书法表现古澹清和,不失晋人法度。
《墨缘汇观·法书卷下》、《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cmlwf@126.com
往期经典
书画高清资料
名家访谈
经典专题
推荐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