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美术史(尤其是雕塑史),唯有秦朝兵马俑将写实的风格做到极致,夏、商、周的作品多童趣儿,而与其接续的汉朝的兵马俑就显得粗简多了(参见徐州汉兵马俑),后世如唐宋明清都是写意的偏多(除了部分佛像外),再也没有出现秦代那样水准的作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存在令人生疑。
他们对形象的自信导致秦人倾向写实主义。
那是一个注重形象的时代,是高尚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荣光与骄傲的时代
本人有个嗜好,低落时看几分钟兵马俑的图片立马振奋、来情绪
秦人的气质是人类已知的最顶级的气质。。。。气质的本质是远古迷幻
越有气质的人越认为秦人高贵,一般人会或许会认为丑(当然个也有个别丑俑,但人种绝对一流。。哈哈)
或许秦人是中国历史最自恋、最荣耀的,他们倾国力地复制自身形象
不光兵马俑风格写实,秦陵陪葬区写实风格是普遍存在的
左上右上秦陵陪葬坑出土青铜水禽 ,左下同一陪葬坑的箕踞姿陶俑,右下青铜天鹅上的羽毛 所以没什么可怀疑的,这个时期就是选择或崇尚这样的风格,如此而已。而且请把审美需求、丧葬制度、经济考量和技术本身分开。你说的西汉陪葬俑手法的粗略是上述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写实等大的青铜水禽意味着复杂的细节,分范铸造难以实现,就用失蜡法,这是本来就有的技术,但也意味着人工和成本直线上升,陶俑的烧制技术也一样,源自优秀的制陶技术,对温度控制的把握同样传诸后世。但是也许只有始皇帝有这种观念和条件来生产,西汉皇帝和诸侯王没有能力和兴趣这样做。 技术不一定都会完整的持续流传,可能衍生出新的使用门类,也可能在社会上无需求而失传,这和这种技术有多高级没有关系。需求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