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英国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画的
“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正殿,位于圆明园正宫门内,为圆明园四十景之首。正大光明景区包括正大光明殿及大宫门区,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年)。
正大光明景区南起宫门前大影壁,北至正大光明殿后面的寿山,南北长370米,东西宽310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正大光明殿是朝会听政的地方,也是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上元朝正外藩宴、宫廷宴于此,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之所。每年万寿宴(皇帝生日),千秋宴(皇后生日)都要在这里举行。从乾隆朝起,每年清朝皇帝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即正月十四日宗亲宴,正月十五日外藩宴,正月十六日廷臣宴。其中外藩宴和廷臣宴都是在正大光明殿举行的。
大宫门广场的等级森严,任何人都不能随便靠近、停留。乾隆朝著名的权臣和珅,在乾隆去世之后三天便被嘉庆皇帝抓了起来。嘉庆皇帝亲自审问并谕旨宣布了和珅二十条罪状,条条都是死罪。其中第二条就是,“上年正月(1798年)皇考(乾隆皇帝)在圆明园召见和珅,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仅这一条就足够处死和珅的,由此可见大宫门区制度的严格。
圆明园大宫门前月台两面各有一对铜狮。不过这对铜狮却并不是圆明园门前最早的装饰物。在雍正初年大宫门建成时,这里立的是一对石麒麟。到了乾隆六年,乾隆皇帝觉得石麒麟不够气派,便命人铸成了铜麒麟一对,而原石麒麟则被移至于圆明园西北的安佑宫前,但这对铜麒麟在大宫门前只站了22年。
到了乾隆二十八年,乾隆有一天从承德避暑山庄回来,正要从大宫门进入圆明园,看到这对铜麒麟感觉有点别扭,不如刚去过的避暑山庄的那对铜狮子气派,便传旨铸造一对铜狮子来替换这对铜麒麟,而这对铜麒麟被挪到了长春园宫门前。新铸造的这对鎏金烧古大铜狮共用了34378斤黄铜铸造而成,铜狮高243厘米,宽176厘米,长227厘米,石狮的底座高约80厘米。新铸造的这对铜狮确实比原先的铜麒麟更加雄伟壮观。
而那对铜麒麟的命运也是一波三折,放在长春园宫门门前之后,虽然经历了1860年的劫难,但是由于长春园位置较为偏僻,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人为原因导致这对铜麒麟有一些损坏,在1930年被运到颐和园保存,如今其中一只拼凑起来的麒麟静静的站在仁寿殿前,向人们讲述故园曾经的故事。
正大光明殿后面是寿山,寿山周围耸立有数根巨大的笋石,最高的一根笋石有5米多高。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在中国南北园林中是极为罕见的。寿山虽然名为寿山,但是实际上确是挖湖堆积而成的。
堆积寿山有三种意义:其一是点缀景物,人为的将宫廷区和前湖的游览区分开,皇帝要欣赏前湖风景,就必须要绕过寿山,不绕过寿山就不知道寿山后面有什么景物。一过山口,眼前便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二是风水,圆明园大宫门前的扇面湖以及正大光明殿后面的寿山可以形成“脚踩水,头枕山”的风水佳境。另外,圆明园的福海和寿山形成了“寿山福海”,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整个正大光明景区,突出一条完整的中轴线,从宫门广场前面的大影壁到正大光明殿前的月台,距离长达300米,四周建筑错落有致,气派庄严,显示出封建帝王至尊无上、唯我独尊的威严与神圣。
可惜的是,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圆明园,正大光明殿一度作为联军的总司令部。1860年10月19日下午3时,正大光明殿连同周边的诸殿被侵略军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