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7日,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冬是终了的意思,
有农作物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在古时,立冬是收获祭祀的时间,
人们举行宴会,祭祖、卜祀。
此时,寒风乍起,
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就要来了。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立冬时,水上开始结冰,
不过水只是初凝,冰结得并不坚固。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土地开始凝寒,
慢慢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
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史话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
我国是农耕社会,
先民们劳动了一年,
在立冬这天要休息,
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
所以,此时有饮宴祭祀的习俗。
庆贺一年丰收,并祭祀先祖,
保佑明年获得丰收。
立冬时,皇帝有的迎冬的习俗,
并在此时赏赐御寒衣物给大邪臣,
以表示怜孤恤寡,
晋崔豹《古今注》:
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
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
立冬习俗
迎冬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
汉魏时期,
立冬日天子要率群臣迎接冬气。
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
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
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
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祭祖饮宴
冬天是收获收藏的季节,
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
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
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贺冬
立冬时节,还有“拜冬”的习俗。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
“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
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时士大夫家拜贺尊长,
又交相出谒。
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
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
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立冬养生
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在寒冷的天气中,
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
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
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
气温骤降,天冷地寒,
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被称为产热营养素。
所以,冬季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多吃抗寒类食物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
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
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
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
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叶类蔬菜等。
多吃黑色食物
冬天补肾最合时宜,而祖国医学认为:
黑色入肾。
所以,冬天宜多吃黑色食物,
黑米有利于肠道蠕动、助力消化。
黑木耳能增强免疫力。
海带、紫菜可抗冷御寒。
立冬诗词
古时,诗人逢节赋诗,
在立冬时,古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从昨天开始,天气变冷了,满树的红叶落了一地,园子里的西风吹走了红叶,只有那菊花不负秋天,依然傲然盛开。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这首立冬诗与一般的伤怀不同,是一首轻快的行吟诗。
既然是行吟,那么,就不惧怕路途遥远,风景尽收眼底。秋冬相交的时节,彩虹消逝在海边,留下的大雁飞下塘坳。回去的时候,一定要乘月而归,但是山中的朋友一定许我夜里随时敲门探访。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秋风将庭院里的树枝都吹下来了,此时正是黄叶红枫的时节,我却客居他乡。一点禅灯,半轮明月,今天比昨天的寒多了。
诗人客居他乡,在立冬时节,更觉得寒冷吧!
《立冬即事二首》
元·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这天,下着细雨,徒增寒气却没有霜。庭院里的树木叶子都青黄了。十月没几天了,哪里的梅花开了,送来这一阵香气。
小春指农历十月,在这个初冬的季节里,闻到梅花香味,确是十分清雅呢!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这个立冬日,陆游的境况不是很好。
他住在狭窄的房间里,房间小到只能放下双膝,墙只到肩膀。才过九月,如今到了立冬天。
面对着这样贫寒的生活,陆游最后表示,平生习惯了陋巷,这样的生活也觉得十分欣然。可见他的淡然。
立冬寄语
立冬来了,最寒冷的季节来了
北风呼呼,天寒地冻
冬日里也有温暖
一杯热茶,就着暖阳
就是美好时光
两三好友,对雪小酌
亦是心中温暖
愿你在冬日里
有知心好友,有热茶配暖阳
愿你的冬日,天不寒,日日暖
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责任编辑: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