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点讯 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集会广场,一早集聚了来参加“升国旗 撞响和平大钟”仪式化参观活动的人,他们有来自美国、泰国、摩洛哥等国的数十位国际留学生代表,有第22次来纪念馆参加集会活动的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会访华团,有纪念馆“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代表、近40位网友、属地部队官兵等。
在最悲伤的土地上,升起胜利之旗,也升起文明和良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旗缓缓升起,站在国旗下,导游代表顾问说:“作为一名导游,职责就是理性客观的讲述历史,南京的历史是伤痛的,在最悲伤的土地上,我们升起的是胜利之旗、复兴之旗、正义之旗!也是文明和良知,只有文化和文明才应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现场参加升旗仪式的大学生吴全奇昨天从安徽老家赶到南京。今天是他22岁的生日,一大早,他就赶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说:“在生日这天来纪念馆参加升旗仪式、撞响和平大钟,非常有意义,这是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刻的洗涤。每次参观纪念馆,内心都非常震撼,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不能忘记历史,还要把它将给更多人听。”
留学生谈维护世界和平,没有人是旁观者今天,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刘月从苏州赶来,这是她第一次来南京,也是她第一次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她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说:“战争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令人痛心。每个人都必须为世界和平做努力,没有人是旁观者。”
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孔大卫也从徐州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在江苏师范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7月29日,他和同样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一起参观纪念馆,他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悲伤的情绪是相同的。展厅中一幅幅历史照片、文物、遇难者遗骸时刻提醒人们这段惨痛的历史。它看似离我们久远,但是不能忘记。”
家长带孩子参加活动,在孩子心中播撒和平的种子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集会活动。甘露一家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附近,全家几乎每天都从雕塑广场路过。今天,她带着4岁的女儿张甘宁参加集会活动,她说:“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带女儿参加仪式化教育活动,是想让女儿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和平的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叶露露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她的女儿万千语今年6岁。叶露露说:“前不久,女儿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写了一段感言:‘我看到一个妈妈抱着被日军杀死的孩子,妈妈对着天大哭,我好难过……’今天,再次带女儿来纪念馆,想让她更加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段历史,不能因为历史沉重,就刻意回避孩子。”
“参加仪式化教育活动,感知苦难历史”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附属小学的近40位四年级学生参加集会活动,一位孩子的家长朱玲说:“之前带几个孩子来参观,在临时展厅看到如今幸存者们幸福的照片,我们很感动。让孩子们从小参加这样具有仪式化的教育活动,获得深刻的参观体验,这段历史一定会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
日本友人谈只有正视历史、铭记历史,才能渡过历史河流今天,日本友人山内小夜子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她的祖父参与进攻南京的战役,现在,她长期致力于日本侵华历史真相的传播,并将两任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告上法庭。
山内小夜子说:“回避、扭曲这段历史,就仿佛背着棉花过河的人,只会越背越重,深陷河中,无法渡过。对日本普通民众而言,对历史不关心,就是对祖辈不关心,也就是对自己不关心。日本民众必须唤醒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渡过历史河流。”
铭记历史,感知和平的珍贵,仪式化教育将成常态近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多场面向公众的仪式化教育活动。对此,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在和平年代举办仪式化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仪式感既是参与者个体感受,更是一种‘集体感受’,公众在仪式参与过程中,才会有体验感,从而进行情感转化。为了保证活动的仪式感,需做到建立共同目标、实行项目管理、注重观众需求和体验,以及强化仪式传播。具体来讲,在观众参观展览、参与活动、表达情感等与纪念馆发生联系的全过程中,我们应当开展全方位的、持久的仪式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