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预约办理居住证、查询社保,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在线换证年审、处理驾驶证违章……日前,我省正式推出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的微信小程序“粤省事”及同名公众号。通过这一移动民生服务平台,首批上线的142项政务服务均可实现“一站式”办理,用小程序解决了大问题,标志着我省的“数字政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可喜成果。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以超前眼光精心部署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具体体现,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政务微信公众号规模全国第一,到全国首张“微信身份证”、全国首个集成民生服务的微信小程序等等,广东的“数字政府”建设与探索一直走在前列。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距离中央的部署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明确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具有标志性和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引领数字时代的政府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步伐。
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必须紧紧围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统筹构建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大力提升政务服务网上供给能力。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方一边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一边却坚守部门权限壁垒,搞信息封锁,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严重制约了服务效能的提升。“粤省事”的推出,充分体现了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约化整合的“数字政府”改革方向和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此为参照,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按照《广东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中“六个统一”要求,有效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系统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多方利用;加强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制度衔接,实现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整体推进,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群众需求。对于“互联网+政府服务”,一些部门和管理者存在认识误区,将之简单地理解为把现实中办事服务“上网”,忽视用户体验和线上线下的流程衔接优化,降低了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打造“数字政府”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出发,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要按照“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让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成色更足。
推动“互联网+政府服务”,打造“数字政府”,要强化保障机制。一方面,要保持“数字政府”政务平台和体系的开放性、兼容性,进一步完善政企合作机制,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规则运营,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确保平台和体系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持续优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明确政务服务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责任,加强对电子证照、统一身份认证等重要系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控,建立各方协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监测、通报、响应和处置机制,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安全保障体系。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制度,开展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研究,以惠民效果和群众反响来检验考核信息惠民工作;要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让群众和企业动动手指就能把事情办好”,“粤省事”的这一理念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重要指示要求,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扎实开展“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以更好的营商环境、更高的行政效率、更低的制度性成本,构建一流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我省“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有力支撑。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