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开演,名家慷慨捐赠珍品,粤剧名家曾慧说:
6月10日,2018年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精彩开演。博物馆碑记揭幕、粤剧名人肖像摄影展、嘉年华展演、广东粤剧八和会馆修缮筹款义演等活动,让市民一饱眼福,更能与粤剧大老倌近距离接触。
从2016年6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粤剧艺术博物馆至今开馆两周年。作为弘扬粤剧文化的主阵地,粤剧艺术博物馆开展一系列陈列展览、舞台演出、文化交流、教育服务等活动,两年来共接待游客36万多人次。
■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自从粤剧艺术博物馆开馆以来,我经常过来,有时是来看看青少年表演,有时是带朋友来参观。每次到这里都有很亲切的感觉,有舞台让我们专业人士进行表演,有展馆让我们看到前辈珍贵的录像,真的很开心。”——郭凤女
26幅“大老倌”肖像作品展出
站在与自己等身比例的肖像摄影作品前,粤剧大老倌们被“粉丝”围着争相拍照留念。6月10日,这一幕出现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内,2018年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肖像摄影作品展开幕,馆内名伶汇聚,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等出席。
今年是第二届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包括四大板块,分别有“粤剧艺术博物馆碑记揭幕”、“2018年嘉年华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当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肖像摄影作品展开幕”、“2018年粤剧嘉年华活动展演”和“广东粤剧八和会馆修缮筹款义演”等。
当天,“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肖像摄影作品展”开幕,将从即日起展出至6月22日。该展览云集13位粤剧大老倌,包括丁凡、卢秋萍、冯刚毅、麦玉清、欧凯明、郭凤女、倪惠英、曹秀琴、梁耀安、蒋文端、曾慧、彭炽权、黎骏声,共26幅“大老倌”真人等身比例肖像摄影作品。
据了解,这些肖像摄影作品历时一年时间,在结合欧洲家族肖像和中国传统肖像塑造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影像拍摄的记录形式,将艺术家们对粤剧艺术的造诣展现于作品之上。
“透过镜头,真实地记录了艺术家们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事业与社会、生活与生命的感悟。也期望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为社会推开一扇了解民族文化,了解粤剧文化的窗户,希望更多的人由了解而热爱,由热爱而参与,共同促进粤剧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粤剧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13位粤剧名家慷慨献“宝”
启动仪式上,粤剧艺术博物馆表彰了粤剧名家、社会捐赠人士和优秀志愿者们对博物馆的突出贡献,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据介绍,本次嘉年华活动得到了众多粤剧名家的大力支持,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们积极响应嘉年华活动,纷纷捐出了自己的珍藏,为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现场,粤剧名家们捐赠物品通过视频形式展示出来。丁凡在折子戏《痴梦》中所穿的戏服、见证了冯刚毅50多年从艺经历的物品、欧凯明1995年第一次获得梅花奖的奖盘、曹秀琴18岁时录制的第一张唱片《百花公主》、蒋文端自己设计并在中山纪念堂演出《劫后描容》时所穿的礼服、梁耀安捐赠的冯国华亲手作画折扇……一一亮相。
有不少名家捐赠了恩师的珍贵物品。“捐赠这套蟒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人微言轻,唯有师傅祥哥(新马师曾)有这个价值,而且我觉得博物馆应该多留些老一辈艺术家的物件。”曾慧说。
郭凤女告诉记者,捐赠的物品都是名家们的“宝”,将这些藏品放到博物馆,有利于藏品的永久保存,更重要的是,使更多人通过藏品了解粤剧文化。此次她捐赠的这件礼服是1984年红线女老师在“红线女独唱会”上所穿的战袍,1986年因徒弟郭凤女在演出中没有礼服,红线女老师慷慨赠送给她,后来一直被珍藏。“这次能够有机会将这件衣服转赠给粤剧艺术博物馆,希望有多些人知道红线女老师对学生、对后辈的关怀。”
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命,社会捐赠是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来源,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据了解,一年来,粤剧艺术博物馆还收到社会热心人士无偿捐赠的藏品17批1659件。
90后IT男
因热爱当起博物馆志愿者
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内,有一群人,他们穿梭于博物馆的园林和展厅,一年来,他们累计为观众奉献了277场义务讲解,他们是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历史与今天,传统与现代,在他们口中娓娓道来,一幕幕历史的场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被讲述、传递给许许多多的观众……
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成立于2017年6月,一年来,累计注册志愿者28人,服务内容涉及讲解导览、参观咨询、教育活动及资料整理等事项,截至2018年5月,累计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2091小时,受惠公众总数超过13000人次。
“我从事的是IT行业,一名理科男却有一颗热爱戏曲文化的心。”90后谢泽鑫笑着告诉记者,虽然他不是广州本地人,但对西关和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他在一年前成为粤剧艺术博物馆一名义务讲解员。“博物馆里有展板、展品,它们不会诉说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需要人来讲述、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粤剧。”谢泽鑫说,这是他第一次做志愿者,他利用业余时间了解粤剧的各种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也传播了博物馆文化和展品背后的故事。
对话粤剧艺术博物馆负责人马楠
“本届粤剧嘉年华更注重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
问:粤剧艺术博物馆开馆两周年,一共接待了多少观众?
答:从开馆至今年5月份,参观量累计36万多人次。
问:第二届粤剧嘉年华,与去年的嘉年华有什么不同和创新?
答:今年嘉年华在延续去年以“乐”会友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无论是举办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肖像摄影作品展,还是向粤剧名家、社会捐赠人士、博物馆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以及广东八和会馆义演,都充满了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怀。在这一次嘉年华盛会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心系传统文化、关心粤剧传承,怀揣着一份责任担当,为弘扬和传承粤剧艺术事业而不懈努力。
问:在粤剧的文化交流方面,粤剧艺术博物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粤剧艺术博物馆为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研究专家、海内外粤剧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博物馆也通过他们的捐赠和支持进一步丰富了博物馆馆藏,提升了粤剧艺术专业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把粤剧艺术通过展览、舞台展演等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认识粤剧这一岭南文化瑰宝,领略她的艺术魅力。博物馆真正起到了把粤剧艺术传播给世界、传播给广大观众的作用,此外,也将博物馆的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奉献给观众,可以说,粤剧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展现粤剧文化、岭南园林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
问:接下来,粤剧艺术博物馆将会开展哪些工作?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博物馆人,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牢记服务宗旨,一方面继续做好收藏、展览展示、社会教育、公众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工作;另一方面,更好地把博物馆运营好,开展更多更丰富的艺术展示、舞台展演、观众体验等活动,让公众深入领略粤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我们深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所以我们也真诚地希望继续得到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和热心指导,包括藏品捐赠、专业力量的供给等,帮助我们不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