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麻烦给我们家×××投个票,一人可投3票哦”……你的朋友圈是否也被孩子父母的各种“求投票”刷屏?5月22日,澎湃新闻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该厅日前发布《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明确涉及学生(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原则上不采用面向社会的网络投票。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家长苦于微信拉票久矣,浙江教育厅的这一做法,应该在全国推而广之。当然,浙江此举并不只是单纯地出于替家长减负的考虑,而是因为微信位票与教育目的的背离。《通知》归纳了网络投票的“两宗罪”,一是刷票、拉票行为弄虚作假,容易诱导学生投机取巧、助长功利之心;二是拉票严重干扰学生和家长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进而告诫“各级各类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务必考虑其全面育人的价值,在各项评选活动中加强诚信教育,坚决杜绝刷票、拉票行为”。
不难发现,朋友圈兴起的给孩子拉票、刷票行为,与电商平台上的刷单行为有不少类似的地方,本质上都是弄虚作假,某种程度上都会把人给带沟里。不同的地方在于,前者让孩子家长疲于应付,更多的可能是精神上的折磨,后者则让消费者遭遇“有图有评无真相”,更多的可能是钱包的损失,以及信任成本的攀升。正因如此,网友对浙江此举“非常赞同”,有网友就坦言,“动不动就投票,还要关注,这种情况,真的很无奈。大家都为孩子拉票,自家孩子如果不拉票,又会觉得让他很失望”。
进一步分析,上面网友的留言道出了一个残忍的真相,家长被微信投票绑架了,拉票很无奈,不拉很尴尬;不是自己委屈,就是孩子憋屈,完全是“两难”的境地。其实,这像极了网友所说的“剧场效应”———一个剧场,原本大家规规矩矩坐下看戏。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的只是和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观剧效果。
而更为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因为,谁选择坐下来,谁就啥也看不到。就此来看,浙江省教育厅规范校园网络投票,等于剧场的“管理员”重申了规则,而且回到该有的监督岗位上。“校内社团和班级自行举办的活动,为调动本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应只限于本校内一生一票进行网络投票”,林林总总,这些规定的推出可谓正本清源,毕竟,班级内学生自己的事,为何非要让外人来投票、让外人给自己做主?这事于理不合啊。
其实,不光是学生家长会陷入拉不拉票的“两难”境地,学校也有可能被投票所绑架,比如关于学校的各类评选。但需要注意的是,发起这类评选的往往并非官方机构,而是校外教育咨询机构。显然,这类评选夹杂着商业利益的算计,只是营销的惯用手段。但由于掩藏得很深,不易被发现,一旦候选学校的领导不细加甄别,为虚名所累,发动老师家长参与,在为难后者的同时,正中发起机构下怀。由此可见,对类似的各类学校评选投票,同样该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