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周报本期调查机构: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违规严重度 5.5
5月21日晚,国信证券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以下简称“处罚事先告知书”),称公司在“保荐业务行为、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行为”方面被认定是“未勤勉尽责”,两项合计被罚没2800万元,4名相关业务人员也分别被处以警告和30万元的罚款。
国信证券此次被处罚的保荐与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行为,属于券商的投行业务,涉及的上市公司为*ST华泽(000693.SZ)。今年1月26日,证监会曾公布6家直接因投行业务而遭监管部门处罚的券商。值得注意的是,这6家券商都是在2015年-2016年的投行业务项目上“踩雷”;国信证券则系因2013年-2014年的投行项目而“吃”监管罚单。公司业务乃至券商评级会否受此影响?随着监管层对券商合规风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又该如何妥善处理合规风控和业务发展的关系?
处罚未触及“筋骨”
“未勤勉尽责这一表述,对违规有过失的券商来说,已经算比较轻了,”在沪某券商分析师对南都记者说,相较于往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券商,国信证券最后沟通出来的结果是比较好的。
有券商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对国信证券的处罚未触及“筋骨”有可能因为事情发生距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2800万元的罚款更是一个警示作用,未来监管层对投行板块的业务合规情况将会更加严格。
同时,他分析,标准不够的企业为了上市往往会使用很多方法,如果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和律所在审查的时候都没有发现其中的“伎俩”,不排除券商的投行部门也不会发现,“毕竟券商的投行部门在上市规则的专业度上不及会计所和律所。”。
知名财经博主“曹山石”则发微博指“部分解释了为啥富士康一开始是国信做材料,临门时却指定中金来射。”并认为“阿里的cdr由中信和中金做,京东的交给华泰,腾讯回A意愿不强,国信这次附带损失不小”。
曾多次触及监管“雷区”
因为此次对国信证券的立案调查时间横跨今年一二两个季度,所以对其调查期内投行项目的运作有诸多变数。所幸的是,在5月21日晚《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中,内容未提及对国信证券投行业务层面的处罚。
追溯起来,国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也因近年快速扩张和多次触及监管“雷区”。有业内观点认为,在违规频现、老将出走的情况下,国信证券在这次调查中未受到投行业务方面的处罚,没有触及“筋骨”或是侥幸。但在趋严的监管形势下,国信证券日后开展业务则更需谨慎地注意合规事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分析,国信证券被处罚说明了在扩张业务的同时,其内控体系、问责体系以及产品标准还存在问题,业务环节有软肋和痛点,需要持续督导。
券商为何这么看中投行业务?
监管现状又如何?
合规趋势
立案调查事小 券商评级事大?
根据2017年的券商评级,国信证券属于A级,相较于2016年BBB级上升一级。据悉,A类证券公司(包括AA级和A级),被认为是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在行业内最高、能较好地控制新业务、新产品方面风险的类型。
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投行业务部门被证监会处罚,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其连锁反应,比如罚没款之后公司的分类评级下调以及投行业务人员的离散等。国信证券此次情况偏属于“罚没款之后公司的分类评级下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解释,券商评级是一个动态过程,按照以往惯例,违规被罚都会对券商的评级产生负面影响,其承销业务和保荐业务则首当其冲,会受到直接影响。
“这次立案调查对国信证券在7月份的券商评级上一定会有影响,至少可以算是业务不达标。”上述券商分析师对南都记者说,降到B级的券商,在场外期权、股权质押、甚至债券承销业务上都比较受限。
作为国内券商投行业务的利好消息,以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网易和腾讯5家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通过CDR回A股上市在资本市场引发热议。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表示,CDR初步融资规模可达3500亿元。
国信证券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被处罚,不排除会有评级下调的风险,进而影响CDR业务的承销。刘俊海分析,就算监管层在CDR业务上对券商没有限制,但市场也有“眼睛”,独角兽在回归的时候也会认真挑选适合自己的伙伴,靠公信力“吃饭”的券商也不可能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