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度高温,在天气地图上居然排不进前十。7月还一场大雨接着一场大雨,8月中,鄱阳湖、洞庭湖就变成了青青大草原,比往年提前十多天先“干“为敬。
中国的城市人口动辄千百万,水电缺一不可。过去,应付这种反复无常的天气,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我们能从容一些。
广州属于常年要和江河洪涝、台风暴雨、高温蒸煮打交道的,早早就建了自己的智慧水务平台。
它可不像网络上调侃的那样,所谓“智慧”就是多装摄像头。智慧水务基本覆盖城市供水、河网重要节点,不仅能主动调节供水和排水系统,还能实时管理水质,水库,防洪和节水系统。坐在控制室里,就能管好每一滴水。
还有缺电,当下,全国已有28个省发出有序用电通知,多省电网最大负荷高达近10亿千瓦的水平,日用电量每天都是新高。
极限高温导致的区域缺电,往往并非真的没电,而是受电网负荷所限,有电也输送不过来。所以,电力输送与使用的匹配就至关重要。
这个靠人力很难做到有序规划、及时响应,但AI可以。
事实上,在国内主流的火力发电领域,百度智能云就通过大量的运算,给发电、输配电、用电画像,然后进行智能调节。有AI参与,现在能做到度电节约用煤1.55克,放到全国这就能让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减少600万吨。
然而,AI的舞台可远不止于此。近的产业升级,远的大国竞争,无不与AI对一国产业的渗透密切相关,它已经是大国科技必争之地。
这几天,“2022 AI+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这当然不是巧合。
这几年受疫情所累,外贸成为唯一强劲的经济发动机,更凸显大湾区的价值。
广东一省外贸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019年,广东录得有外贸实绩的企业6.9万家。
过去十年,广东作为“世界工厂“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过去三年,则是产业升级、贸易战、疫情……扎堆出现,但广东始终在寻找破局之道。
其实,绝大多数在大湾区经营企业、做生意的人都清楚,要不是中国市场太得天独厚,这一天早就出现了。
8月初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人口很快就将进入负增长阶段,而且“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
以至于差不多十年前,广东就开始尝试用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生产线,缓解招工难的问题。
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并不是花钱就能转型成功的。佛山转型的十年,各种尝试从未停止过,但一路走过来的企业算过账,每一个成功案例背后都陪伴着失败的教训。
但即便如此,数字化渗透程度也远说不上令人满意。中国数千万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比例仅25%,美国是54%。而且,中国实现深度数字化的更是只有2%,而美国则接近20%。
如何穿越经济周期?如何在大国博弈中确保中国产业链的竞争优势?都知道要快速实现升级,但问题是升级路径——如何让企业用上、用好高科技。
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生产企业正投身于这场洪流之中。
在广汽本田工厂,一辆结束总装等待出厂的车完成全车车灯质检需要检查22个点位,处理超过120张细节图,如今,这套工序使用AI完成仅需一秒。
在中国称雄世界的家具行业,切割软件多来自德国,而今通过百度智能云AI算法给出的切割方案,一家工厂一年可节省近1000万元成本……
根据2020年天眼查数据显示,从地域分布上看,中国智能家居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占相关企业总数的56%。具体来看,广东省以近3.6万家的相关企业数量位居第一。
一家企业能节约个1000万,几万家企业齐上阵则不可估量。科技是生产力,这话一点都不错。
话虽如此,无论在哪个时代,最早吃螃蟹,而且吃得好的始终是少数。
自从国家提出用高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以来,质疑声就从未停止过。
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体系,一直以来都是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看似占尽后发优势的数字革命,几乎所有的关键软硬件也都是滥觞于发达国家,中国根本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弯道超车几无可能。
有一句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话,叫做——技术引领革命。
技术是否全部自主创新、是否是世界第一流的高精尖技术,并不是产业升级进化的关键。
以电气化普及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由美国、德国引领,但是发明人类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众多重要相关理论的却是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事实上,享有技术领先优势的英国,其表现并没有那么令人印象深刻。
当英国享受着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美德则只能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
这和中国当下的处境极其相似。中国之前的进步,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人口红利。
一旦人口负增长注定,数字化、智能化必将成为不二选择。这就是眼下正在广东发生的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主动上设备。
在国内中小学的教育读本中,瓦特通过观察发现了蒸汽能够推动茶壶盖子的现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然而,事实却是第一台现代蒸汽机早在1688年就被发明,这比瓦特出生早了近50年。中间还历经多次改良,直到瓦特把它和机车相结合,蒸汽机才成为揭开历史新时代的那个发明。
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往往并非是由尖端技术突破直接引领的,它通常都是由一次关键的技术普及最终成就的。
一项关键技术,能否在全行业进行广泛复制和传播,对全行业造成技术变革,才是真正引领技术革命的关键。
如果说人工智能仅仅只是少数高大上企业才能彰显技术力的体现,那么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依然仅仅只是一个奢侈品。
这就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与机遇——在以工业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4.0时代,虽然5G通讯、大数据、云、区块链、AI等众多关键技术的确不是出自中国人之手,但中国偏偏是世界上产业链最齐全的世界工厂,拥有最丰富的工业场景。
而且,中国也同样不缺努力把它们整合为AI+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科技公司。
因此,能否让这些技术在中国落地,就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
更不夸张地说,工业4.0时代能否早一点被引爆,正取决于中国进行这场产业实验勇气、毅力和决心。它决定了,那些高大上的技术本身能否进化为一个普适于行业的工具,真正为产业赋能。
”AI+工业互联网“当然先进,但是说人们对此没有顾虑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底蕴深厚,但最大的特色是向来以敢闯敢试著称。
长珠三角是世界工厂两大车间,但大湾区制造业侧重消费前沿,类似华为、大疆、美的、格力、创维、比亚迪、TCL、欧菲科技、大族激光等目前在国际上响当当的知名品牌,大多都是轻工业,对技术应用升级异常敏感。
所以,广东还是全国经济大省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占比最大的省。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中技术制造业企业、低技术制造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72.%、20.4%、5.4%。2021年,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万家,在全国位列第一。
8年前,广东一省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就占据了全国的五分之一。
广东企业乐得在先进技术上投入,广东维诺电器是一家超2亿元规模的酒柜制造企业,但却舍得的在数字化转型上投入数百万元。内地企业很难去这么做。
很显然,时代的大挑战面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有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自觉。
在佛山顺德的格兰仕“工业4.0”灯塔工厂,全线生产过程都通过云端数字化管控,4条智能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单线最快每6.7秒就能下线一台产品,为格兰仕新增1100万台健康家电年产能。
由于和世界接轨,随时能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总是要和最强的对手竞争,广东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认识更透彻,愿意尝试AI智能化系统、尝试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比比皆是。
它们不怕花钱,唯一怕的就是花钱却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过去广东企业吃过亏,走过弯路,但始终矢志不渝,唯一制约它们转型的阻力或许就是机缘。
所以,当百度智能云开物登陆大湾区,它和广东突然就有了一拍即合的感觉。
去年,百度智能云和广州白云区政府签署协议,一同建设 AI+工业互联网基地,今年8月,工业互联网基地就正式上线。
平台是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百度智能云的目标就是降低AI的使用门槛,让需要的企业都用得了,用得起。
数字化转型有两大难点:企业掌舵者不敢试,中层管理者不知道怎么下手。当百度智能云开物和广东企业相遇,这两大难瞬间消解。
广东企业想干敢干就不多说了,而百度智能云则是当今中国最适合的AI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甭管你是生产加工、质量监控、物流管理……都很容易因地制宜达成场景匹配,懂行的人很快就能上手。
更为重要的是,百度智能云自身还能不断学习进化,实现“平台技术创新与行业需求持续磨合适配,提升平台应用水平从单项赋能向综合赋能升级,平台应用的广度从试点示范向规模化推广加速转变”,最终带动全行业升级。
文章开头提到的广州市白云区智慧水务的系统,过去尽管有不少监控摄像头、传感器,但日常工作依然费时费力,必须维持20人的现场巡查队伍。
百度智能云对硬件更新升级,更提供了智慧化解决方案,实现对水库现场的实时预警。AI还实现了实时的水务监测,可统计降雨量、水位、渗流渗压、位移沉降等水域水情关键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参数,可及时预警,反映到手机、电脑终端还有监控大屏上,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广州是美食之城,餐饮户众多,排水管网治污难度大,万达广场、安华汇等商区在排水户排污口处,布设了智能传感器,收集关键指标信息,交由百度智能云参与建设的智慧水务大脑进行分析和决策,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得益于中国人口红利的最直接体现。而在过去,一个典型中国工厂的画面通常是:
一间偌大大的厂房里,整齐排列着几条生产线。工人们按照生产线的生产节拍进行重复劳动,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机械的步骤。这样的生产链条所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工人的可替代性强,劳动效能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使劳动者实现职业的跃升,从而产生社会意义的变革。
从产业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众多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百度智能云开物的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大大降低了企业使用AI的门槛。对中小企业来说,自己去建设或引进一套能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AI系统所要负担的成本是天文数字。
在百度智能云,不但花费不多,更能快速根据自身的应用场景进行客制化自定义,由此打通了企业真正普及AI应用的通道,开物直奔企业痛点而来。
企业可以通过SaaS的应用和PaaS的创新工具,降低企业应用工业数字化系统的门槛,同时企业可以低门槛得使用平台上的AI能力,打造出适合自己使用场景的智能化应用,真正地用数字化、智能化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2、当代工业生产,弹性产业链已是标配。供应链必须具备根据上下游和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产能的能力。
在开物的支持下,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之间的流转互通,在整个供应链层面帮助企业实现订单、库存、生产等方面的信息协同,有效降低牛鞭效应和信息偏差。
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沉淀的是各个行业各个场景的知识模型,通过模型的共享与消费,同场景的企业可以获取该类知识模型,提升生产制造中资源调度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优化工艺参数等,实现产业链的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曾经困扰广东企业十年的数字化转型难题,在百度智能云上似乎都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
技术革命是核心技术赋能产业的过程。而技术能否赋能产业,关键还要看它能否自我赋能。
不只是扎根到具体场景,吃透行业,而且要能拿出对应的领先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应对未知的变化。
百度智能云开物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赋予产业以“智”量。目前,开物已与汽车、电子、能源电力、装备制造、钢铁、化工、水务等超过22个行业的300多家标杆企业建立合作,为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在贵阳、重庆、桐乡、苏州、广州、宁波等16个区域深度落地,把AI真正落地到了相关行业领域。
在“2022 AI+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现场,百度智能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成立智慧水系统创新中心。百度智能云还与浙江和达、白云电气、三诺集团、广州云创、高新投、E20、珠江委珠科院、省水电院、水务加等多家龙头链主企业举行战略签约。
从现实情况来看,AI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行业赋能所带来的飞跃,早已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景。
开物的到来,让科技革命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中的未来,更描绘出了一个定义中的工业4.0的现在。